返回首頁

工廈重建標準金額本月中實施 港島區最高

來源:東方日報    日期:2021-03-05

發展局周四(3月4日)宣布,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的土地契約修訂補地價先導計劃,將於3月15日推出,為期兩年。計劃適用於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,為工廈業主在恒常估價機制外提供另一選項。


該局發言人表示,先導計劃旨在透過公布一套標準金額,為補地價提供確定性,加快完成工廈重建所涉及的修契程序,從而推動工廈活化,讓土地早日轉型作更切合社會需要的用途,務求地盡其用。


先導計劃將全港分為五個大區,分別為港島、九龍東、九龍西、新界南及新界北,並就工廈修契所涉及的3項用途(即重建前的「工業/倉庫」用途,以及重建後的「商業/現代工業」和「住宅」用途)訂立標準金額。標準金額經參考一籃子市場相關資料而釐定。


資料顯示,修契前工業或貨倉用途的每方米標準補地價金額,由新界北的2萬港元,至最高的港島區每方米4萬元。而修契後用途如商業或現代工業,每方米則由3萬至7.5萬元。若重建住宅,則每方米由5.5萬至高達13萬元。假設港島區一個現有樓面約8,000方米的工業物,計劃重建6,000方米樓面的住宅,以修契前標準金額每方米4萬元計,即地價約3.2億元,而修契後每方米13萬元,即涉額7.8億元,若兩者差額4.6億元,即是所需重建補價金額。


該局指,上述標準金額在先導計劃生效的兩年期內維持不變,以增加計劃的確定性。而期間,工廈業主可根據修契前及修契後的用途和總樓面面積,按該等已公布的標準金額計算應繳地價,考慮是否申請修訂地契以便進行工廈重建。


發言人強調,先導計劃不是為業權人提供地價優惠,計劃的目的是提高補地價金額的確定性從而加快工廈活化。顧名思義,標準金額並非為每一宗個案度身訂造,不會精準反映每宗個案的特點。如果契約修訂申請人認為以標準金額計算地價並不吸引,他們可選擇以現行的傳統估價方式處理其個案。


《2020年施政報告》宣布,政府將推行以「標準金額」徵收補地價的先導計劃,這是繼2010和2018年推出兩輪活化工廈計劃後,另一項鼓勵工廈活化的措施。截至年12月,兩輪活化工廈計劃下接獲的重建申請有60多宗,當中14宗已完成地契修訂,另約40宗已就重建項目取得規劃許可(後者有部分還需要修訂地契)。另外,計劃下接獲約150多幢工廈申請整幢改裝,當中約140宗已獲批准。


按揭計算機

×
樓價($)
按揭成數(%)
利率(%)
返還年期(年)
首期($)
每月還款($)